10.4 锁的特性和死锁

通常锁有三种作用,理解它们可以帮助你更好的理解锁。

  • 锁可以避免丢失更新。如果你回想我们之前在kalloc.c中的例子,丢失更新是指我们丢失了对于某个内存page在kfree函数中的更新。如果没有锁,在出现race condition的时候,内存page不会被加到freelist中。但是加上锁之后,我们就不会丢失这里的更新。

  • 锁可以打包多个操作,使它们具有原子性。我们之前介绍了加锁解锁之间的区域是critical section,在critical section的所有操作会都会作为一个原子操作执行。

  • 锁可以维护共享数据结构的不变性。共享数据结构如果不被任何进程修改的话是会保持不变的。如果某个进程acquire了锁并且做了一些更新操作,共享数据的不变性暂时会被破坏,但是在release锁之后,数据的不变性又恢复了。你们可以回想一下之前在kfree函数中的freelist数据,所有的free page都在一个单链表上。但是在kfree函数中,这个单链表的head节点会更新。freelist并不太复杂,对于一些更复杂的数据结构可能会更好的帮助你理解锁的作用。

即使是前面介绍的kfree函数这么一个简单的场景,上面的这些锁的作用都有体现。

接下来我们再来看一下锁可能带来的一些缺点。我们已经知道了锁可以被用来解决一些正确性问题,例如避免race condition。但是不恰当的使用锁,可能会带来一些锁特有的问题。最明显的一个例子就是死锁(Deadlock)。

一个死锁的最简单的场景就是:首先acquire一个锁,然后进入到critical section;在critical section中,再acquire同一个锁;第二个acquire必须要等到第一个acquire状态被release了才能继续执行,但是不继续执行的话又走不到第一个release,所以程序就一直卡在这了。这就是一个死锁。

这是死锁的一个最简单的例子,XV6会探测这样的死锁,如果XV6看到了同一个进程多次acquire同一个锁,就会触发一个panic。

当有多个锁的时候,场景会更加有趣。假设现在我们有两个CPU,一个是CPU1,另一个是CPU2。CPU1执行rename将文件d1/x移到d2/y,CPU2执行rename将文件d2/a移到d1/b。这里CPU1将文件从d1移到d2,CPU2正好相反将文件从d2移到d1。我们假设我们按照参数的顺序来acquire锁,那么CPU1会先获取d1的锁,如果程序是真正的并行运行,CPU2同时也会获取d2的锁。之后CPU1需要获取d2的锁,这里不能成功,因为CPU2现在持有锁,所以CPU1会停在这个位置等待d2的锁释放。而另一个CPU2,接下来会获取d1的锁,它也不能成功,因为CPU1现在持有锁。这也是死锁的一个例子,有时候这种场景也被称为deadly embrace。这里的死锁就没那么容易探测了。

这里的解决方案是,如果你有多个锁,你需要对锁进行排序,所有的操作都必须以相同的顺序获取锁。

所以对于一个系统设计者,你需要确定对于所有的锁对象的全局的顺序。例如在这里的例子中我们让d1一直在d2之前,这样我们在rename的时候,总是先获取排序靠前的目录的锁,再获取排序靠后的目录的锁。如果对于所有的锁有了一个全局的排序,这里的死锁就不会出现了。

不过在设计一个操作系统的时候,定义一个全局的锁的顺序会有些问题。如果一个模块m1中方法g调用了另一个模块m2中的方法f,那么m1中的方法g需要知道m2的方法f使用了哪些锁。因为如果m2使用了一些锁,那么m1的方法g必须集合f和g中的锁,并形成一个全局的锁的排序。这意味着在m2中的锁必须对m1可见,这样m1才能以恰当的方法调用m2。

但是这样又违背了代码抽象的原则。在完美的情况下,代码抽象要求m1完全不知道m2是如何实现的。但是不幸的是,具体实现中,m2内部的锁需要泄露给m1,这样m1才能完成全局锁排序。所以当你设计一些更大的系统时,锁使得代码的模块化更加的复杂了。

学生提问:有必要对所有的锁进行排序吗?

Frans教授:在上面的例子中,这取决于f和g是否共用了一些锁。如果你看XV6的代码,你可以看到会有多种锁的排序,因为一些锁与其他的锁没有任何关系,它们永远也不会在同一个操作中被acquire。如果两组锁不可能在同一个操作中被acquire,那么这两组锁的排序是完全独立的。所以没有必要对所有的锁进行一个全局的排序,但是所有的函数需要对共同使用的一些锁进行一个排序。

Last updated